欢迎您访问重庆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主页 > 串讲笔记 >

自考00937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复习题和答案(第二篇 第一章)

2013-05-22 09:13来源:重庆自考网
第二篇  国内经济与政治背景
第一章  产业的发展与成长
本章重点难点
1、分工与交换                      2、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3、交易方式与费用                  4、新经济的标志与特点
5、货币体系的重要作用              6、企业的规模边界  
 
一、单项选择题
1.交易方式的重大变革,主要是由(      )P98
A.分工的出现带来的    B.商品的出现带来的     C.货币的产生带来的    D.市场的发展带来的
2.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P100
A.圈地运动和城镇化的产生          B.农业革命和大量手工业工场的出现
C.蒸汽机等机器的发明应用以及工厂制的产生        D.蒸汽机等机器的发明应用以及手工业工场的产生
3.分工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指(      )P97
A.市场范围的扩大    B.分工参与者数量减少     C.生产关系的改善    D.私人劳动体系的建立
4.在一定技术水平下,因不适当地扩大企业规模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上升的情况,被称为(     )P112
A.市场失灵    B.规模不经济    C.边际成本递减   D.分工和专业化的深化
5、传统的第三产业不包括 (    ) P108
A. 商业       B. 银行业        C. 制造业       D. 运输业
6. 提出“管得最合适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的是 (    ) P106
A. 哈耶克     B. 波普      C. 凯恩斯        D. 亚当 · 斯密
7.下列行为可以带来外部规模经济的是(      )P112
A.管理费用降低      B.垄断所带来的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   C.大量高价销售     D.扩大企业规模
8、货币的产生带来交易方式的变革。间接交换比起直接的物物交换,降低了(    ) P98
A、生产费用   B、分配费用   C、管理费用   D、交易费用
9、以凯恩斯1936 年发表《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为标志,自由市场经济体系逐渐演变为(    ) P106
A、计划经济体系   B、传统经济体系   C、混合经济体系  D、纯粹经济体系
10、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说这句话的人是(    ) P92   
A、马克思    B、威廉· 配第    C、帕累托       D、亚当· 斯密
11、分工和专业化受市场范围的限制,其关键在于存在(     )P97
A、生产成本   B、交易费用      C、技术限制     D、竞争机制
12、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来自(    )P100
A、珍妮机    B、城镇化         C、蒸汽机        D、工厂制
13、1936 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从理论上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其作者是(    )P106
 A、马尔萨斯   B、科斯   C、菲利浦斯   D、凯恩斯
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C    2、C   3、A  4、B   5、 C   6、C   7、 B    8、D   9、C   10、D   11、B    12、C  13、 D    
 
二、简答题
1.规模经济的含义以及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P112
答:所谓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
2.企业作为层级组织的弱点。 P114
答:上下级间沟通信息的交易费用不对称;前道工序由于知道后道工序必然接受其产品,因而放松对产品质量等的要求而产生风险费用;企业内部门化意味着分散了资源的集中所带来的好处;同级关系不明朗。
3.后工业化时期“新经济”的标志和特点。P107-108
答: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代新技术革命爆发,不仅又一次解决了市场信息传递问题,还解决了信息处理问题,近二十年来由于互联网络的发展,更使世界市场进一步融合,掀起了“全球化”的浪潮。
特点:后工业化社会,即第三产业占据了国民经济中很大的比重。后工业化社会是围绕知识组织起来的,其特征是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专业和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等。在这一阶段,不仅从产业部门之间的关系看,物质生产部门的比重已大大降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比重大大上升,而且,实际从事直接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在全部劳动人数中所占的比重比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要小的多。不仅产业结构出现了转移,各个产业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4、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P111
答:产业结构矛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结构不合理;所有制结构不合理;需求和消费结构矛盾。
5、货币体系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答:(1)在没有货币的经济社会中,交易费用将足以抵消一部分人们费尽心力才能提高的生产效率。(2)通过贮藏货币,才能完成资本的积累,才有现代工业的发展。(3)货币形式发展成为存款货币,不仅更方便交易,而且银行体系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形成了货币扩张机制,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取向影响货币供需的平衡,从而对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紧缩产生影响。(4)货币是便利交换的润滑剂,一旦它发黏,如大萧条时期银行倒闭、货币被储藏起来不用于消费和投资,就会一些人饿肚子,另一些人无衣服。
6、工业革命的特征、意义。
答:(1)生产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人类首次掌握能量人工转化技术。(2)工业革命的经济背景是农业革命。(3)工业革命最显著的表现是工厂制的产生。(4)工业革命使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重大革命,使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走上了工业时代。(5)工业革命伴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
7、美国的工业化成功的原因。
答:美国的成功开始于独立战争结束,其成功的原因:
①从表面因素上看,首先得益于其对外开放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国内市场。其次,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中,美国等国之所以能赶超英国,因为他们充分发挥了后发优势。②从根本上看,上述优势的发挥得益于其制度因素
8、影响交易费用高低的因素。
答:①交易技术的提高;②人口增长;③交易方式的变革——货币的出现。
9、外部规模经济的来源。
答:(1)大量销售可节省流通费用;(2)大量购入生产资料、大量运输形成的低价、回扣;(3)垄断带来的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4)共同利用联合企业的设施、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管理经验等带来的节省和效益。
 
三、论述题
1.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以及怎样才能解决这些矛盾。P111
答: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包括产业结构矛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城乡结构不合理矛盾,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矛盾,需求和消费结构矛盾。
解决产业结构矛盾,就要提高第一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合理控制第二产业比重,提高其内在水平;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各类产品的质量及地区差异性;注重规模效益。
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就是实施西部地区的开发,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制止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
解决城乡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要下决心改革户籍制度,要进一步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农民工体制,要改革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调整财政体制。
解决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最重要的是消除某些产业的政策性进入壁垒以及国有企业强大的退出壁垒,另非国有经济结构得以升级。
上述种种结构性原因造成农业投资需求不足、企业技术创新投资需求不足、居民消费难以从一般日用品向高档消费品升级等现象,所以要解决需求和消费结构矛盾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上述矛盾。
2什么是交易费用?为什么货币的产生会导致交易费用的降低? P97-98
答:人们进行交换活动(或者说交易)要消耗体力和智力甚至其他资源,因而存在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市场范围的函数。一般来说,市场交易的单位费用受市场范围影响。交易费用的降低受交易技术、社会经济状况和交易方式的影响。交易方式最重要的变革是货币的出现。在经常交换时,物物能否交换成功,对物品所有者至关重要。当日益增多的物品进入频繁交易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某种物品进入的次数较多,为减少交易费用,人们把这种物品作为其他物品的等价物。人们只要将自己的物品交换成等价物,则整体的交易费用都降低了。
3、论述分工和专业化的经济和不经济。
答:产生分工的原因首先是因为生产活动可以被分为不同的操作,其次是分工可以给人们带来利益,即分工的经济性。
(1)分工和专业化的经济性
个人间分工的经济性大致可分为直接的经济性和间接的经济性两种。
直接的经济性大致表现为以下五方面:①使劳动生产者较快地提高其生产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②节约了生产的人力资源;③使得劳动生产者可以节约生产时所使用的物质生产资料;④减少工作的学习和培训时间,降低紧张程度,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减少对高级技术、多面手工人的需求;⑤降低企业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间接经济性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技术进步;②促进了迂回生产方式的发展;③促进了投资方式的出现和发展。
地区间分工的经济性也很明显:①可以利用具有比较优势的自然资源、地理资源和人力资源;②可以共享社会生产条件;③可以形成较为高效率的地方劳动力市场;④可以共享辅助行业提供的专门服务;⑤有利于专业技术的传播和扩散。
(2)分工和专业化的不经济,即过度专业化和分工所带来的坏处。
①劳动的异化。②专业化与分工使相互依赖程度和范围越来越深广。
4、试从交换的产生、发展和交易方式的变革分析分工的发展。
答:(1)与分工和专业化的产生和发展必然相伴的是交换的产生和发展,人们越是专业化的生产,越是要扩大与他交往的范围。(2)分工要发展就必须扩大市场范围,而影响市场范围大小的关键,就是交易费用。(3)但交易费用会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而逐渐增加,为了降低交易费用,货币产生了。(4)货币作为一种公认的交换媒介,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货币的出现带来了交换的革命。
  综上所述,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推动交换的发展和市场范围的扩大,市场范围的扩大同时也带动分工进一步发展,随着分工、交换、市场的发展,为降低交易费用,必然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5、你如何看待一国产业进步的进程与该国制度变迁的关系?
答:A、以美国为例:
  (一)从表面因素上看,(1)首先得益于其对外开放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国内市场;(2)其次,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中,美国等国之所以能赶超英国,因为他们充分发挥了后发优势。
  (二)从根本上看,上述优势的发挥得益于其制度因素。
  (1) 美国的独立,才使它有了发展自己工业体系,维护自己经济利益的制度保障; (2) 美国内战结束后,南方奴隶制的废除,使得劳动力、资本、土地、消费品等要素得以在全国流动,与此同时,交通通讯业的革命性发展使得交易费用大大降低,两因素结合,构成了国内开放的统一市场体系。
  B、以德国为例:
  (一)拿破仑革命战争和普鲁士贵族的发展扫清了工业革命的制度障碍:
  (1) 废除贵族特权,废除农奴制,推行了新的资产阶级民法;(2) 在普鲁士境内实行自由贸易,对外减低关税,废除行会的控制权;(3) 进行教育改革。
  (二)在作好了制度上的准备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迎来了又一次新技术革命的机遇,与美国一样,德国在新技术的运用和推广上发挥了后进优势,成功地建立了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后起之秀。
6、理论上,企业适度规模边界是如何确定的?企业组织结构技术创新和政府的作用对企业规模有何影响?
答:(一)一个经济组织采取市场交易方式还是企业内交易方式,取决于两种交易方式的单位交易费用孰高孰低。在一定范围内,管理的交易费用大大低于市场交易的费用。但根据报酬递减法则,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企业内交易的单位费用会非线性地增大,当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等于企业内管理交易的边际费用时,一个企业的规模边界被确定在这一点上。
  (二)影响:(1) 企业通过企业组织结构技术的创新,使企业内管理交易的单位费用的上升趋势得到了抑制,从而企业规模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2) 政府通过公司法等法律形式将比较成功的企业组织形态确定下来,还可通过其司法体系调整解决劳资纠纷或股东与公司法人间纠纷,可使企业内交易费用下降。
 
四、材料分析题
背景材料
尽管2009 年末召开的哥本哈根会月义未能开创一个全球减排新格局,但中国政府已经扣溺功到自谈经济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20 (为年11 月25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 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咨值二氧化碳韵卜放比2005 年下降40 %一45 % ,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这次会议提出,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 %左右;通过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森林面积比2005 年增加4000 万公项,森林蓄积量比2005 年增加13 亿立方米.发展梢认炭经济,已经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
    从全球来看,以低碳为特征的新一轮经济革命也随之拉开帷幕,相关产业的大调整和全球分工格局的深刻变化即将来临.美国、日本、欧洲已经在才南淡产业领域投下了重注,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也把低碳经济作为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对我国而言,低碳经济给当前的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抓手,为我们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一个新的市场动力。目前,中国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研究新能源汽车、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推广低碳建筑、发展相认炭城市等各个方面的战略布局已经展开,种种迹象表明,低碳经济这场全方位的革命正在重塑中国未来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新能源技术,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水电及核电等。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以其中发展最快的风电为例,已经连续3 年实现翻倍增长。
    然而,在新能源产业逐渐“升温”的同时,诸多隐忧也逐渐浮现:除了争论不歇的新能源产能是否过剩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盲目跟风以及重复建设产业链,已经造成部分地区新能源产业刚刚起步就已出现发展失衡的征兆.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平均技术水平偏低,利用成本较高,产品竞争力弱,直接影响到产业的规模化推广.有专家直言,由于我国对于整个新能源发展目前缺乏周密、细致的规划,造成了该产业发展与规模推进不匹配的现象,出现了诸如新能源尚不完整或上下游产业链无法对接的问题。
    因此,制定和完善科学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并统筹规划和实施已成当务之急。
请结合上述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阐述中国在制定经济增长政策的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中国在制定经济增长政策的目标时,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衡量,所以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尽量使经济发展走集约化道路,彻底克服粗放型经济以大量资源投入追求产值增长的方法。其次,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要以再生能力为约束条件,尽可能使某时期对该资源的仗明」小于或近似等于该时期的再生量。再次,对不可再生资源必须严格禁止任意的和无节制的开采。这可通过法律强制手段,也可通过极高的价值成本使其变得很困难,以减少使用量。(第四,对经济活动的废弃物,可以通过收取费用的方法使生产者采取措施减少排放,循环利用,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在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政府对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答:政府可以通过指引和协调,采用立法手段,采用经济手段,以及政府直接干预来达到产业政策目标。
    如:改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业链条与产业结构。要通过产业政策调整,鼓励高碳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以技术进步带动整个产业升级;要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增强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要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强制淘汰高碳产业的落后产能。制定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例如要加快太阳能、风能、核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等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会直接降低GDP 的二氧化碳强度。应强调节能减排。传统产业和制造业仍然是产业结构中的主体,虽然中国在调整产业结构,但是不能把传统产业和制造业全部从中砍掉,或者抑制其发展。节能减排对于当前的制造业来讲,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上一篇:自考00937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复习题和答案(第一篇 第五章)

下一篇:自考00937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复习题和答案(第二篇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