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重庆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主页 > 串讲笔记 >

自考00937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复习题和答案(第二篇 第五章)

2013-05-22 09:15来源:重庆自考网
第五章  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本章重点难点
1、宏观调控四大目标                            2、失业类型、影响与应对措施
   3、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类型、影响与治理        4、经济增长(模型)与经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凯恩斯理论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基于三类动机(     )
A、购买动机、预防动机、投资动机       B、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C、流动需要、购买需要、投资需要       D、交易需要、储蓄需要、投资需要
2标志着西方经济学明确划分为微观和宏观的著作和作者是(     )
A、凯恩斯《货币、就业与利息通论》     B、张维迎《市场的逻辑》
C、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D、哈耶克《自由的选择》
3、自然失业率是指(     )
A、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B、永远为零  
C、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D、依赖于价格水平
4、奥肯定理反映了下列哪两种经济变量的关系(    )
A、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          B、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
C、经济发展与货币增长率        D、失业率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5、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当社会储蓄倾向为0.2,资本产出比为4是,经济增长率为(    )
A、   10%      B 、5%      C 、20%       D 、8%
6、下列那些属于政府收入的组成部分(    )
A、政府购买    B、政府税收    C、政府转移支付     D、社会保障制度
7、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提出者是(     )
A、弗里德曼     B、亚当·斯密    C、马歇尔     D、凯恩斯
8、一个国家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本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及需要而制定的产业政策,是一种调整(      )
A、 供给结构的政策    B、需求结构的政策    C、供求结构的政策    D、就业结构的政策
9、失业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
A、自愿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B、主动性失业、被动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C、经常性失业、偶尔性失业和永久性失业     D、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0、在当代经济中,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经济在增长方式主要是(     )
A、数量增长型     B、技术增长型      C、混合型           D、可持续发展型
11、扩张型财政政策(减税)对利率、消费和国民收入的影响分别是(     )
 A、上升、上升、增加    B、上升、减少、减少    C、减少、上升、增加     D、减少、减少、增加
12、一国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的目标是(     )
A、失业、利率、衰退和经济增长          B、稳定物价、降低利率、国企改革和健全法制
C、就业、进出口、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    D、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3、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经济滞涨”,其典型的特征是(     )
A、高失业率与高通胀率  B、高失业率与低增长率  C、低失业率与低通胀率  D、高失业率与高货币增长率
14、下列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典型特征的是(    )
A、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        B、高污染、高技术、低水平
C、 高投入、高产出、高资本        D、高增长、高就业、高劳动投入
15、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分别是(     )
A、右下方和垂直线     B、右下方和右上方    C、右上方和垂直线     D、都是垂直线
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B  2、A  3、C  4、D  5、B  6、B  7、D  8、A  9、D  10、D  11、A  12、D  13、A  14、A  15、A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失业?其基本类型有哪些?
答:失业: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情况
失业的三种类型:摩擦性职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经济社会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比如:寻找工作的过程、离退休老人、主动离职的人群、孕育期的妇女等等。
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技术水平)的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的供给与产业结构的需求不相一致,形成的失业,表现为大量的空缺岗位和大量的求职者并存的情况。
周期性失业: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一般处于经济萧条时期。由于劳动力的需求属于“引致需求”,总产出水平下降时,对商品、劳务需求减少,从而劳动力需求下降,引起社会失业增加。
自愿失业:是指存在就业机会,并且在现行的工资条件下愿意接受该工资水平,但自身放弃工作机会而产生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在现有工资水平下,愿意接受工作的人却找不到工作职位而产生的失业。
2、工资刚性产生的原因?
答:(1)合同的存在:工资刚性是指工资不容易变动,经济萧条时,企业需求降低工资,而合同的存在又使得工资难以下降,从而形成裁员;(2)减少不确定性的风险:常常将工资水平事先确定,不容易变动;(3)工资调整的“时滞”:工资调整的速度并不会及时,而是需要一个过程;(4)市场力量和工会权力。
3、什么是失业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答:(1)失业存在将引起产出的减少:失业导致社会经济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最终将引起社会的总产出水平下降;(2)失业的社会后果:失业者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不断寻找工作的过程,容易造成身心的疲惫,整个社会的稳定状况也受到冲击,容易带来高犯罪率,高离婚率以及与政府对立。
4、什么是自然失业率?
答:是指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使得经济中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失业率,此时经济处于潜在国民收入水平。全面理解自然失业率需要注意三点:(1)自然失业率并不意味着社会上没有失业;(二)自然失业率与通货膨胀密切相关,政策制定的时候,必须注意协调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三)自然失业率也并不是最优的失业率,可能高于最优失业率。
5、如何降低自然失业率?
答:(1)改善劳动力市场的服务:政府可以通过努力为劳动者提供有关劳动力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鼓励或支持各种私人机构提供这种信息服务,帮助劳动者就业。(2)扩大政府就业计划:政府通过扩大公共工程的投资来吸引劳动力就业。(3)排除政府障碍:排除所谓的最低工资标准,减少社会保险方案中不利于调动劳动者参与工作积极性的部分。(4)提供培训: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对失业者提供培训服务,提高失业者的素质和增强其对工作的适应能力。
6、什么是通货膨胀?市场失灵?
答:是指在一定的地区,一定时期,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我们就说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一般用物价指数来衡量(CPI消费物价指数、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温和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胀率<10%。按照是否被预期到划分,有惯性通胀和未预期通胀;按照不同商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划分,有平衡通胀(上涨比例相同)以及非平衡通胀。
 “市场的失灵”导致了市场本身不可能消除经济周期,抑制经济波动必须要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通过提高或减少自发性投资,调整总需求。(例如:适当政策刺激投资,鼓励提高劳动生产率,鼓励消费,缓和经济萧条)。
 
三、论述题
1、通货膨胀的成因?
答:(1)需求拉上型:(凯恩斯提出)经济社会中总需求持续上涨,超过了总供给,导致物价水平持续上升。两个方面的表现:①、实际因素:由于利率下降和投资收益增加导致了社会经济中投资需求的上升,使得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被打破,物价水平上升;②、货币因素:货币供给过多导致供不应求,使得物价上升。
(2)成本推进型:从总供给的角度解释通货膨胀。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的物价水平上涨,表现为:①、工资推进型,工资上涨的幅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幅度,使得成本增加,引起物价上涨;②、利润推进型,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通过操纵市场价格,导致物价水平上涨。
(3)结构性通胀:经济中存在许多不同的部门,由于某一个部门物价上涨,使得其它部门向这一部门看齐,引起连锁反应,带动其它部门价格上涨。
(4)预期通货膨胀:在产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人们会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率来预期未来的通胀率,并把这种预期作为指导未来经济行为的依据。
(5)货币数量论与通货膨胀:当经济中货币发行的速度超过真实生产的增长时,由于过多的货币流通导致了物价上涨,最终形成通货膨胀。
(6)输入型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单个国家发生通货膨胀,将会通过贸易、投资以及金融市场运作,将热钱输入他国,引起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的影响(后果)?
答:(1)通货膨胀收入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上涨,降低了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从而使得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们受到损失;使得债权人受损;名义工资提高,使得个人所得税增加,可支配收入减少。
(2)通货膨胀的财富分配效应:1、对于固定金额的资产而言,如储蓄、债券等,实际价值随着价格上涨而下降;2、对于价格可变的资产而言,如房屋、黄金、土地等,随着物价的上升而不变或者增加。
(3)通货膨胀对于产出与就业的影响:在短期内,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使得物价上升快于货币工资率的上升,使得产出和就业增加;从长期来看,效果消失。
(4)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用于增加实际投资,实质上是通过通货膨胀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
(5)通货膨胀出现后,物价上涨和名义工资增加之间会有一定的时滞,企业利润的增加,会刺激私人投资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
(6)通货膨胀促使居民购买价格可变的资产,减少储蓄,抑制了投资,不利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致使政府采取紧缩性的政策,容易引起急刹车,从而造成未来经济的衰退。
3、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答:通货膨胀发生后,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紧缩性的收入和人力政策。(1)菲利普斯曲线:经济社会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反向的替代关系。意味着抑制通货膨胀,可以采用提高失业率的方法。(2)紧缩性的需求管理:包括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3)紧缩性的收入政策:限制各种要素的收入增长和调整收入结构。(4)人力政策:对付结构性的通胀,通过培训,移民,提供就业信息来缩小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抑制物价上涨过快。(5)汇率以及贸易政策:当国内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适当扩大进口,缓解贸易顺差,吸收外资保持平衡。
4、经济增长(模型)与经济发展?
答:(1)经济增长是从“数量”的角度衡量物质财富的增长,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一国走上现代文明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增长本身也是产生“负效应”。(2)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片面强调资源投入量,高污染、高消耗、高浪费、低附加值,不利于长期持续的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典型特征;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由于生产技术提高,强调资本和技术的投入,以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为特征。(3)经济增长会引发工业污染或导致其它生态环境的破坏,使人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并带来了经济和生活成本的上升。(4)在高速经济增长中会伴随着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许多问题,快节凑、紧张、焦虑和“亚健康”,导致各种社会治安问题。(5)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的平稳程度和结果,而且还包括国民的平均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与制度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质”的层面。(6)可持续发展的战略:1、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对于可再生资源要提高其利用效率;3、对于不可再生资源要严格禁止过度开采和使用,减少使用,积极寻找代替品;4、回收废弃物,循环利用。
经济增长:是指一段时期内,一国经济中总产出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衡量。
(1)哈罗德—多马模型:从投资的角度研究经济增长,其含义在于: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率就必须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二者之比;
(2)索罗模型:国民经济的增长是由资本、劳动、技术的增长共同带来的;
(3)丹尼森-库兹捏茨模型: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因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上一篇:自考00937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复习题和答案(第二篇 第四章)

下一篇:自考00937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复习题和答案(第二篇 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