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重庆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主页 > 串讲笔记 >

《财务报表分析(二)》自考串讲讲义内容 专题1

2013-06-23 21:28来源:重庆自考网
《财务报表分析(二)》讲义内容
  专题1    会计规范框架
内容
一、国际环境
(一)文化环境
1、Hofstede将文化定义为一种“群体性的脑力规划”。
2、 Hofstede列出了五种文化量度:权距,个人主义,长期取向,规避不确定性和阳性化。
3、 这些因素与经济增长、所使用的管理会计系统、国际财务会计协调以及贸易失败相关联,并对它们产生影响,因此对财务报告环境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权距是指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愿意生活在不平衡地分布于组织中和团体间的权力之下;与小权距的社会相比,大权距的社会可能会倾向于对财务报告行为加以更大的法定限制并提供更少的财务披露。
5、              个人主义是指个人之间在多大程度上相互联系;在个人主义社会中,人们顾及自身及其直系亲属的利益,而在集体主义社会中,人们则终生团结在一个强大的、有内聚力的集体中。在个人主义社会中,组织成员将价值观建立在自由之上,以采用他们自己的方法安排工作;在集体主义社会中,重点则在于培养团队精神,以使组织成员按组织的期望作出应有的贡献。
6、 规避不确定性是指社会成员在多在程度上受到不确定性和未知情况的威胁,这种回避通常表现在人们对成文或不成文规则的可预测性的需求。在高度回避不确定性的文化中,财务报告倾向于更加保守,对披露做更多的限制,要求一致性而不提倡灵活性。
7、 一个有长期取向的社会重视一贯性,基于等级关系的管理,节俭以及羞耻心;而一个只有短期取向的社会则重视个人稳定性,外在保护性以及对传统的尊重。某些具有长远方向的价值观显示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强大的正面联系,财务报告可能更谨慎、更一致。
8、阳性化因素并不是指性别,而是指社会在多大程度上是强调“阳性化”特征(例如目标的完成和任务的导向),或是强调指导更多人的“阴性化”特征。在高度阳性化的社会中(包括英国、美国和日本),甚至女人都具有了男性化的特征,而在阴性化的社会中(例如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男人则更多的倾向于拥有女性化特征,这种社会更倾向于人文导向而不是任务导向。
考生应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区别这些文化量度对中国财务报告体系的影响。
(二) 法律和政治环境
1、 对任何财务报告体系来说,一个基本的影响因素就是它与税法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税收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公司税和个人税。会计利润的计量在多大程度上坚持稳健性原则要依公司税的影响程度而定。如果核算是基于公司税法,也就是说,财务报告体系以税法为基础,会计利润的计算就会更稳健;如果会计利润的计量是基于职业上的考虑,其计算方法的稳健性就会稍弱一些。
2、这将会影响到会计师和审计师在多大程度上关注公允披露及合法性。
3、税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依照不同国家的政治及经济发展进程而颁布的,因此,税法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是阻碍国际报告准则制定的重要因素。
4、个人税法也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特征和导向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国家可以利用个人税鼓励、刺激人们购买并持有的股票。
考生应能够描述这些因素对中国财务报告实践的影响。
(三)商业环境
1、企业的主导组织形式对一国财务报告准则的复杂性产生重要影响。
2、在大多数国家中,存生大公司和小公司及其财务报告的区别。
3、家族企业的势力可能会阻碍公认财务报告准则的发展,因为家族会以任何方式得到所有信息。但是,有限公司将会促进准则的制定,使准则建立在更全面披露和其他公认原则的基础之上。
4、跨国公司的流行化趋势将促进通用报告准则的制定。
5、会计职业的力量将影响财务报告和披露的质量。
   6、有组织的工作将会影响财务报告实务,尤其是披露工作。
考生应该能够运用这些因素分析中国的财务报告环境。
二、公司法
(一)公司法的重要性
1、一国的公司法规范了所有在该国注册的公司的组建、章程、管理和报告行为。
2、在具体内容上,不同国家的公司法各不相同。在有些国家,公司法由政府制定,而由法院作出解释(例如英国);另外一些国家,有成文的规章,并与会计程序保持一致(例如法国、意大利)。
3、在英国,所有注册公司都要遵守1985年公司法,这一法律成为欧盟指令的一部分;其他欧洲国家也在各自的国家法律中制定了类似的法案。
4、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于1994年开始生效。
考生应了解中国公司法中关于会计方面的规定及其重要性。
考生应领会公司法对财务报告的意义。
考生应能够描述公司法对中国财务报告体系产生的影响。
(二)公司法与财务报表的关系
1、从法律的角度,董事会应负责提供财务报表。董事会受股东委托出席公司年会,并有责任管理公司事务及所有者财产。
   董事会每年必须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向股东报告公司的经营状况,并要在年度股东大会上提交财务报告,以征得股东的决议通过。这一过程被认作“经管责任”。
2、财务报表需经审计师审计,同时,审计师也受股东委托向他们报告董事会的经管责任履行状况。
3、实践中,可能会在董事、股东及审计师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一些问题。如,股东没有行使他们的所有权;审计师可能无法承受来自于董事会的压力而采用他们不能认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并因此使得年度财务报表质量缺乏完全的可信性。
考生应能够解释公司法与中国财务报表生成之间的关系。
三、会计职业与会计准则
(一)职业影响
1、会计职业的影响力、规模和竞争力在不同国家有很大差别;英国在很早就成功地确立了会计职业。这一职业始于1853年,并建立在充分的行业自律和道德规范基础上。而中国首家会计职业团体成立于1985年。在此之前,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国务院也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最近加入了亚太地区会计师联合会,并正与西方会计师职业团体,特别是英国特许会计师联合会,建立紧密联系。
3、职业影响力、规模和竞争力的不同,影响了会计准则的历史、重要性和公认性。
考生应该能够举例说明不同国家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如何影响财务报告实务的。
(二)会计准则
1、 某些国家制定他们自己的会计准则,另外一些国家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国际会计准则为依据制定会计准则。
2、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于1973年。它以对会计交易事项制定公认的处理原则为目标;但是从80年代末开始,委员会的工作重点转向减少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现在,委员会则致力于制定基准性的会计处理方法。
3、中国单独制定自己的会计准则,但它们基于国际会计准则,并与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类似,只是附加了解释性内容。
考生应该能够解释中国会计准则的由来。
(三)审计职责
1、在缺少大量私人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国家中,对审计师的需求远远不如在英国、美国那样迫切。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发布各项审计准则为职业审计师提供指南。
3、考生应该领会审计职责在中国财务报告中的重要性和相关性。
考生应能够将以上概念应用于中国的财务报告中。
四、证券交易所
(一)各种国际股票交易所
1、伦敦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国际股票交易所;
2、纽约股票交易所;
3、亚洲股票交易所;
4、它们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依存性。  
(二)与财务报告的关系
1、 所有的股票交易所都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这些要求不包括在公司法和会计准则中。
2、除此以外,它们作为二级资本市场的作用只对资本提供者与公司股份的交易者及其他资本工具发生间接联系。
3、股票交易所的股票牌价由于国际的、国内的和行业因素而产生变动,但也可因公司财务报表中显示的数据而变化。
考生应该能够解释证券交易所与中国特定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
(三)中国的证券交易所
1、深圳证券交易所;
2、上海证券交易所;
3、香港证券交易所。
五、财务报表的基本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
(一)通用财务报表
一个完整的财务报表体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资产负债表;
2、损益表;
3、全面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或扣除所有者资本交易及分配后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4、现金流量表;
5、会计政策和解释性附注。
(二)全面要求
1 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遵循某一特定准则将会误导企业行为时,才允许背离准则要求。
2、类似的概念也应用于欧盟的第四号指令中,即财务报表必须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的年度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一原则是高于一切的,并成为这些国家公司法中的一部分。
3、  公允反映要求:
(1) 依照第一号国际会计准则选择和应用会计政策;
(2) 信息的提供要坚持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原则;
(3) 对那些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经营成果的交易或事项进行额外披露,以帮助报表使用者理解这些影响。
4、管理部门选择的会计政策必须遵循所有准则要求。准则中没有规定的,必须适当选择会计政策,以保证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5、财务报表的编制通常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之上,如果该假设不成立,必须披露这一事实。
6、除现金流量表外,财务报表的编制均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7、准则中的要求仅适用于那些重要性项目,这些项目的漏报或误报将会影响到使用者基于财务报表所作出的经济政策。
8、资产负债表,收入与费用不能相互抵消,除非有特定准则的规定。
9、 除非有特别规定,否则可比性原则必须应用于所有的量化信息;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各年应保持一致。
10、财务报表必须与同一文件中的其他信息相区别,单独反映。
11、财务报表至少一年编报一次。
考生应该能够将上述概念运用于特定的财务报表体系中。
六、理论框架
(一)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
1、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于1992年颁布执行。这是一份独立的文件,它为中国会计的发展建立一个基本框架。
2、该准则分为十章,六十多条,具体包括:
(1)总则,规定会计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外部市场上的各类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信息。
(2) 会计一般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一致性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及时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
(3)会计要素定义及指南,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以及对存货、折旧、长期投资的具体核算要求。
(4)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这一规定将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由原来的基金基础改为更通用的形式,即资产负债等所有者权益,以依此进行分析。
 当一个企业拥有其他企业50%以上的股本时,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5) 附则,明确本准则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3、该准则的重要性,以及与国际会计实践接轨的重大意义。
考生应该能够描述并解释该准则与中国财务报告体系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二) 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
1、总体的会计原则体系颂布于1989年,并于1998年进行了修订。以后颂布的国际会计准则及其修订都要以这一体系为依据。
2、该框架不具有会计准则的地位,当其与国际会计准则发生冲突时,不能超越国际会计准则。
3、财务报表使用者包括:投资人、职工、借款人、供应商及其他交易中的债权人、顾客、政府及其机构和社会公众。
4、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变动的有用信息,以利于广大的报表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
5、不包括管理层的经管责任,尽管这包括在框架目标之中。
6、 两个基础性假设是:财务报表的编制建立在持续经营(在“可预见的将来”)和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
7、 四个主要的质量特征是: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次要质量特征包括:真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谨慎性和全面反映。
8、资产是“企业可以控制的,由于过去发生的事件而形成的经济资源,并且这种经济资源将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
负债是“过去发生的事项所形成的、企业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将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权益是“企业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剩余利益”。
收入是“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不包括所有者对企业的增资”。
费用是“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表现为资产的流出或损耗,或债务的发生,不包括企业对所有者的减资或分配”。
9、 确认:当一个项目具备以下条件时,就应计入财务报表中:
(1)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
(2)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10、计量:指借以确认计入损益表或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货币金额的过程。该框架提出了四种计量基础: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价值和现值,但并未要求必须使用哪一种基础。
上一篇:08155《会计电算化》自考串讲讲义(共十章)

下一篇:《财务报表分析(二)》自考串讲讲义内容 专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