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重庆自考网!重庆自考网为考生提供重庆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重庆教育考试院www.cqksy.cn为准。
下载APP

联系我们:  023-68611050

距10月自考考试160

距4月成绩查询已经开始

考生服务:

  • 报名报考|
  • 考试安排|
  • 重庆自考-->
    所在位置:重庆自考网 > 金融学-本科 > 正文

    重庆自考04762金融学概论押题资料

    2021-05-31 09:42:29   来源:重庆自考网    点击:   
    自考在线学习 +问答
       

    我们为考生提供重庆自考04762金融学概论押题资料,欢迎进入自考交流群寻找更多的自考小伙伴!



       《金融学概论》

      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

      (★机密)

      1.货币层次的划分: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M3=M2+其他所有存款 ;M4=M3+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这样划分的依据是货币的流动性。

      2.货币制度: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3.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它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4.信用货币: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5.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指货币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6.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即购买手段的职能。

      7.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和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的。

      8.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9.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

      10.辅币:即辅助货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用来辅助大面额货币的流通,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 辅币一般多为金属铸造的硬币,也有些纸制的纸币。其所包含的实际价值低于其名义价值,但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在一定限额内,辅币可与主币自由兑换,这就是辅币的有限法偿性。

      11.无限法偿:无限法偿也就是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论支付的数额大小,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一般来说,本位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而辅币则可能是有限法偿的。

      12.金币本位制: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

      13.为什么说货币形式从实物货币到金属再到信用货币是必然规律?

      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体现着一个基本规律,即货币形式的发展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在所有经济因素中,生产力因素是决定性的,货币同其他因素一样,都要适应生产力海水平。不管是形式多样的实物货币,还是曾经发挥过巨大促进作用的金属货币,都不可避免地被淘汰,而信用货币则是适合当前生产力水平的货币形式。

      14.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为什么可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而信用货币不能?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当经济中出现一定的物价上涨时,人们会倾向于收藏货币等待物价回落,而金属货币“窖藏”的贮藏方式可以使流通中货币实实在在地减少,从而使物价回落;在信用货币的条件下,由于信用货币本身是价值符号,人们面对物价上涨就会尽可能地将货币换成商品,而且即便人们愿意贮藏,信用货币的主要贮藏方式是存款,存款不仅不会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相反还可能通过银行信用创造出更多货币,所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功能就不存在了。

      15.货币作为生产的推动力起了怎样的作用?为何说货币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⑴首先,货币作为社会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发挥原始资本的作用,直接促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从而使生产过程得以开始;其次,货币作为持续推动力发挥追加资本的作用,保持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状态;货币作为交换工具促进商品交换,作为分配工具满足分配,还可以作为财富的一般形式促进财富增长。

      ⑵货币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宏观调控机制在运用货币政策时往往以货币作为主要的政策中介目标来达到最终目标。

      16.货币产生的经济根源的什么?货币是在什么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起源于商品交换,是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促进商品出现后,伴随着商品交易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它是与私有制或是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状况相联系的历史范畴。

      17.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之间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表现在:

      ⑴金属货币具有实质的内存价值,是用自身的价值体现商品价值,信用货币内在价值较低,依*名义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

      ⑵金属货币可以自由铸造,信用货币只能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

      ⑶金属货币可以自动取得国际货币职能,信用货币则只有少数几种在具备特定条件时成为国际货币。

      综上所述,金属货币可以完成自动均衡而信用货币只能依*人为调节。

      18.为何要进行货币层次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在广义货币量的范围中,不同金融资产的特点不同,尤其是流动性不同导致对经济的影响力不同,国家对它们的控制力度也不同,所以货币管理当局应该根据流动性标准进行货币层次的划分,以便于区别对待,抓住重点,让货币总量发挥整体作用。

      19.货币制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金币本位制下的三大自由和一大功能是什么?

      ⑴货币制度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币材的规定和货币单位的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黄金准备制度。

      ⑵金币本位制下的三大自由是指: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或熔化,从而可以保证主币的足值;②金币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并自动取得国际货币职能从而促进国际贸易;③银行券按面额可以自由兑换金币,不受时间和数量的限制。

      金币本位制下的一大功能是指:金币本位制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物价和国际收支的能力。

      20.信用:是经济活动中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1.商业信用: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商品往来时发生的信用,其主要方式是预付和赊销,相应的信用工具是商业票据。

      22.国家信用:是指一国政府通过财政部门向国内外各类主体举借债务而形成的信用。

      23.消费信用:是商业银行或专门的消费信用机构向消费者发放的以大型耐用消费品为抵押的贷款。

      24.民间信用:是指社会各微观经济主体之间,尤其是居民个人之间所形成的直接信用形式。

      25.信用卡:是一种卡基的支付工具,它以磁卡来存储相关信息,并具备储蓄、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和透支等功能。

      26.信用工具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信用工具尤其是证券一般具有如下的法律特征:直接代表财产权利,票面文字表明的财立权利和证券不能分离;持有人只能向特定的、对证券负有支付义务的人主张财产权利;对证券负有支付义务的人是单方履行义务,无权要求对方给予相应的对价,义务人也无权追究持券人的证券来源和使用的原因等。信用工具的法律特征决定了其一般性市场特征与要求。

      (1)偿还性:偿还性体现了偿还本金的基本要求。由于信用活动是将信用标的物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活动,而使用权有向所有权回归的要求,这就决定了信用活动必须是有特定的期限的,亦即具有偿还性。

      (2)安全性:安全性体现了规避各类风险以实现保值的基本要求。金融风险的客观存在,使金融工具的安全性非常突出。

      (3)流动性:流动性体现了金融工具变现的基本要求。流动性即是将未到期的金融工具提前在金融市场上转让出来以回笼资金的特性,实际是就是提前实现偿还性。

      (4)收益性:收益性体现了金融工具增值的基本目的。投资者投资于各类金融资产,其根本目的就是获得各类收益,包括利息、股息、红利、和价差收益。

      偿还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四个要求之间既存在统一的关系,也存在矛盾的关系。总体上,偿还性与其他三性之间基本是统一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也是统一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安全性与收益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这个矛盾恰好体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经济规律。

      27.利息是对资金使用权让渡而引起即期消费和机会收益损失的报酬。

      28.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是未剔除物价变动的利率。

      29.市场利率 广义的市场利率是指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准确的说应该叫市场化利率;狭义的市场利率是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市场交易量最大,信息披露最充分从而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利率,它代表一种平均水平并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参与性.

      30.利率体系 利率体系是经济运行机体中存在的各种利率由内在因素联结而成的有机系统,包括利率结构和相互传导机制。

      31.利率期限结构 率期限理论研究的是相同风险和流动性的证券或贷款在期限不同时为何利率水平不同,主要有三种假说:预期假说,市场分割假说,流动性升水假说。

      32.利率体系的构成?

      风险结构、期限结构、信用差别结构。

      33.如何理解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是建立在对利息的来源和本质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息的这种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它的量的规定性(利息的这种质的规定决定了它的量的规定),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平均利润率。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率;二是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例。这一比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及其竞争,一般来说,供大于求时利率下降;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此外,法律、习惯等也有较大作用。马克思的理论对于说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利率决定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西方的利率决定论大都着眼于供求对比关系的分析,认为利率是种价格。其分歧在于什么样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如马歇尔的实际利率论就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生产率和节约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生产率由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投资量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减函数,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量和储蓄量的均衡点;凯恩斯的货币供求论认为决定利率是货币因素而非实际因素。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当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增强则倾向于增加货币持有数量,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可贷资金论综合了前两种利率决定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供给包括总储蓄和银行新增的货币量,需求包括总投资和新增的货币需求量,利率的决定取决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以马克思观点为指导,借鉴西方经验,考虑平均利润率、资金供求关系、价格变动幅度、国外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对利率决定的影响。

      34.利率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宏观:调节社会资本供给;调节投资;调节社会总供求。

      微观:对企业而言,利率能够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对个人而言,利率影响其经济行为。一方面,利率能够诱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另一方面,利率可以引导人们选择金融资产。

      35.金融中介机构:从事金融活动以及金融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构。

      36.金融中介机构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金融中介机构能提供多种金融服务;降低风险;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

      37.我国金融体系的演进分为哪几个阶段?

      3个阶段,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2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3我国金融体系的演变

      38.金融市场有哪些构成要素及主要功能?

      金融市场是通过交易金融资产、实行资金融通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和交易机制的总和。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组织形式、交易价格等。

      39.金融市场具有五大主要功能。(1)促进资金融通,这是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功能。(2)优化资源配置,这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功能。(3)转移和分散风险,这是金融市场日渐重要的功能。(4)降低交易成本,这是金融市场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功能。(5)调节经济运行,金融市场为调节经济运行提供了工具和机制。

      40.货币市场:短期资金市场,专门融通1年以内短期资金的市场,主要解决市场主体的短期性、临时性资金需求。

      41.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市场,提供长期性资本的市场,其交易对象都是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公司债券、中长期公债和不动产抵押贷款,满足政府和企业对长期资金的需求。

      42.期货市场:交易协议虽然已经达成,但交割却要在某一特定时间进行的市场。

      43.期权市场:各种期权交易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金融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

      44.金融市场基本功能?

      1金融市场能够迅速有效的引导资金合理流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2金融市场具有定价功能,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和变化是经济活动的晴雨表。3金融市场为金融管理部门进行金融间接调控提供了条件。4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金融工具的创新。5金融市场帮助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6金融市场可以降低交易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

      45.金融国际化:一国金融活动超越国界,从地区性、传统性的业务活动逐渐发展为全球化、金融资产和收益的国际化等方面,他考察的是金融活动从内到外延伸的过程。

      46.金融全球化:金融国际化在全球发展的高级阶段,各国高度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是诸多个体国际化的总和,是整体概念。

      47.金融一体化:各单位在特殊的经济立法及政治基础上视为一个整体。金融资产收益率在全球均等化的内在机制和实现过程。

      48.金融全球化对各国金融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

      积极:提高全球化的积极影响;促进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促进了国际投资和贸易的迅速发展;促进全球金融体制与金融结构的整合;消极:使国际资本的流动性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运行,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造成各国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且具传染性给其他国家,引起全球金融危机;削弱国家货币政策的自主性;金融全球化还加大了各国金融监管的难度,金融混业经营向分业监管模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金融监管难以适应金融业务的发展,而且跨国界金融监管更加难以实施;资产价格过度波动的破坏性大;加深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49.现金资产:商业银行资产中最富流动性的部分,基本上不给银行带来直接的收益,他与固定资产一起构成了商业银行的非盈利性资产。

      50.证券投资: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各种有价证劵的业务活动。

      51.负债管理理论:以负债为经营重点,即以借人资金的方式来保证流动性,以积极创造负债的方式来调整负债结构,从而增加资产和收益。这一理论认为:银行保持流动性不需要完全靠建立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一旦有资金需求就可以向外借款,只要能借款,就可通过增加贷款获利。

      52.风险管理理论:商业银行在筹集和经营资金的过程中,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有效的控制和处置风险,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方法。

      53.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主要种类?

      1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的业务就是存款业务,也是商业银行营运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储蓄存款、企业存款和其他存款等。 2资本金是银行经营业务的基础,是商业银行成立时依法必须筹集的资本。 3同业拆借,银行与银行之间的资金拆入拆出。 4向中央银行借款,包括再贴现、直接贷款。

      54.贷款的主要分类方法尤其是按信用保障程度的分类?

      1.信用贷款。指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 2.担保贷款。指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

      55.经营管理三原则的内涵及其关系?

      (一)商业银行的“三性”的含义,商业银行的“三性”,是指“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这“三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也是商业银行进行日常管理的三个原则。商业银行的这“三性”目标是由其经营的特殊商品——货币商品的特殊要求以及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

      具体来说,安全性目标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流动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支付的需要。盈利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二)商业银行“三性”原则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1、统一面: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也就无从谈起。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性的重要基础。2、矛盾面:(1)商业银行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呈现正相关。流动性较大的资产,风险就小,安全性也就高。(2)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与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盈利性较高的资产,由于时间一般较长,风险相对较高,因此流动性和安全性就比较差。

      56.货币需求理论:能力与愿望的统一,1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欲望;2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能力。

      57.现金交易方程式:MV=PY(M流通中的货币,V货币流通速度,P价格,Y总产出)

      58.现金余额方程式:M= KY 或 M=KPy式中,M—货币需求量 K—人们愿意以通货形式持有的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 Y—名义国民收入 P—表示物价缩减指数 y—实际国民收入;

      59.流动性:是划分窄口径货币量与宽口径货币量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依据;信用货币供给过程是由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由商业银行进行存款派生,在此过程中存款准备金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60.货币供给内生性: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61.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核心?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

      M=M1 M2=L1(Y) L2(r)式中L1(Y)代表与收入Y相关的交易需求,L2(r)代表与利率r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由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制订中的核心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深化凯恩斯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一发展也就构成了战后至70年代货币理论发展的主流。

      62.运用货币供给的相关理论来分析货币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通货膨胀最初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例如,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不变,而纸币发行量超过了金银货币量的一倍,单位纸币就只能代表单位金银货币价值量的1/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纸币来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了一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贬值。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一倍,这就是通货膨胀。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

      63.货币供给量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请给出理由。

      (1)货币供给量是外生的,其含义是指货币供给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消费、投资等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完全操控的。货币供给量是内生的,其含义则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不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内的多种因素。

      (2)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的主要观点有:(1凯恩斯的货币供给外生性理论观点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量是外生变量,这是由货币的供给弹性和替代弹性的特征决定的:一方面,由于货币的供给弹性极小,几乎为零,当货币需求上升时,无法用多投入劳动力的方法来提高货币的供给;另一方面,货币的替代弹性为零,它是依*国家权力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任何其他商品都无法取代货币,因而无法降低对货币的需求。(2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给外生性理论观点 该学派不完全赞成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给论。在货币供给的控制上,剑桥学派一方面赞同凯恩斯的观点,认为中央银行能控制货币供给,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力和效果不是绝对的。(3货币学派的货币供给外生性理论观点 他们认为,虽然货币供给是由高能货币H、商业银行存款与其存款准备金之比D/R及商业银行存款与非银行公众所持通货之比D/C所共同决定的,但是他们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D/R和D/C的变化都很小,H才是广义货币供给量长期变动的主要原因。因而认为货币供给量是外生的,也是可控的。

      (3)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主要观点有:

      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 新剑桥学派认为,虽然从形式上看,现有的货币量都是由中央银行投放出去的,但实质上,供给多少货币并不完全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意志,而是中央银行被动适应公众货币需求的结果。在当代高度发达的信用经济中,商业银行作为整个货币运行的最主要的载体,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货币供给量。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 新古典综合学派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由金融机构业务活动决定的信贷及创造的存款货币是货币供给的源头。第二、金融体系的创新能起到动员闲置资金、节约头寸、改变货币流通速度的作用。第三、企业可以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来提高信用规模。

      (4)长期以来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国内学者的观点也不统一。认为我国货币供给是外生的主要论据有:第一、经济体系中全部货币都是从银行流出的,从本源上说都是又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决定的。第二、人民银行不是没有控制货币供给增长的有效手段,而是没有利用好这个手段。认为我国货币供给是内生的主要论据有:第一、在我国目前条件下人民银行没有独立的决策地位,货币紧缩或是松动都是由更高的决策层做出的。第二、由于“倒逼机制”的存在,我国货币供给往往只是被动地适应社会需求,中央银行很难实施各项既定的货币调解方案。

      64.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是怎样的?

      现代经济条件下的货币供给机制是由两个层次构成的,第一个层次是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和对货币供给的宏观调控,第二个层次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1)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投放是通过信用活动来完成的,中央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变动导致了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贴现及放款、购买政府债券及财政借款、购买外汇或黄金。当中央银行将创造的基础货币投入流通时,这部分基础货币就形成了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公众将通货存入银行,就形成了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基础货币是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基础和前提。

      (2)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在二级银行制度下,商业银行是货币供给形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是整个货币运行的最主要的载体;商业银行通过办理支票活期存款、发放贷款从而具有创造货币的功能。商业银行创造多倍派生存款的过程不是由一家银行单独完成的。单一银行仅能创造等于其超额储备的存款,作为整体的银行体系却能够进行多倍存款扩张。商业银行只要具有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能力,在转账制度发达的条件下,银行账户的活期存款不全部用现金提取,银行也不全部收回放款,并且商业银行存款的准备是部分准备制,那么商业银行就具备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商业银行负责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在向中央银行缴纳一定的准备金后,可以将剩余资金贷给企业部门。企业得到贷款后又会将其中一部分存入这家商业银行或者其它商业银行。接着,商业银行可以再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贷款发放取出。如此反复,最终社会中形成的购买力将是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若干倍。

      65.比较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差异。

      (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侧重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2)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和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拥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对费雪方程式也有人称之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称现金余额说。

      (3)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结论。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进行分析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人们对于拥有货币存在满足程度的问题;拥有货币要付出代价,比如不能带来收益的特点,又是对拥有货币数量的制约。这就是说,微观主体要在两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66.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

      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偏好,也就是对货币的需求,起因于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交易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人们需要货币,以备个人交易或企业营业的动机。交易性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大小。收入越多,交易性货币需求越大,收入越少,交易性货币需求越小。

      (2)预防动机 预防动机也成谨慎动机,是指人们为预防意外而产生的持有一定量货币的动机。出于预防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主要是为了应付意外的支出需要而引起的,如为了应付偶尔发生的就医需要,为了应付突如其来的应酬等。这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个人收入的多少,收入多的人们为了谨慎动机而持有的货币也多,收入少的人们为谨慎动机而持有的货币也少。

      (3)投机动机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的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凯恩斯把财富的持有形式分为两种:货币和债券,债券不仅能给持有者带来利息收入,还可以通过债券价格变动给持有者带来资本溢价或资本损失。债券价格和市场利率成反比例关系。当市场利率下降即债券价格上升时,人们会预期今后利率回升或债券价格下跌,于是抛出债券,增加货币的持有量,反之则反。因此,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随利率水平的高低呈反方向变动。

      67.货币均衡:西方学者对货币均衡有着不同的解释,主要分为三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等以及储蓄与投资相等。我国学者更倾向于第一种解释:指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基本相等的货币流通状况,以Ms表示货币供给量,Md表示货币需求量,则Ms=Md。所谓“基本相等”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不是数量上两者完全相等。货币均衡是一种非瓦尔拉斯均衡。在这个定义中,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总体均衡状况,同时也是货币供求结构的均衡。

      68.通货紧缩:在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观点中,都是根据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来给出通货紧缩的定义。国内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通货紧缩就是指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下降。二是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三是通货紧缩应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

      69.通货紧缩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地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则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通货紧缩的特征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与普遍下跌;通货紧缩同时也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随。

      70.通货膨胀:经济学界迄今还不存在一个可以被普遍接受的有关通货膨胀的定义。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从强调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方面来定义,二是从强调通货膨胀的成因方面下定义。前者的定义占主导地位,大多认为,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不断的上涨。对于这个定义的理解,需要注意:考察对象是“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虚拟资产的价格变动并不是所要考察和说明的对象;“总水平”强调的是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总水平,局部商品的价格或个别商品的价格上涨不能成为通货膨胀;“持续不断的上涨”强调的是物价总水平呈长期的、持续上升的趋势,所以季节性的、偶然性的或是临时性的物价上涨不属于通货膨胀。

      71.通货膨胀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人们将通货膨胀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物价上涨的方式,通货膨胀可分为公开性通货膨胀和隐蔽性通货膨胀;根据物价上涨的速度,通货膨胀可分为爬行通货膨胀、温和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的可否预期,将其分为预期通货膨胀和非预期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将其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72.通货紧缩:在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观点中,都是根据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来给出通货紧缩的定义。国内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通货紧缩就是指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下降。二是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三是通货紧缩应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

      73.分析我国1998年通货紧缩的成因以及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从1997年6月至2000年9月这期间我国物价指数持续下降,出现企业产销率降低、人民收入增长趋缓、市场消费不振、失业率上升,这些都表明我国在这期间发生了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货币供求失衡的现象,其根源都在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当货币供应量小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时,就会出现通货紧缩。

      从总需求看,由于总需求=C+I+G+X,所以对总需求不足,致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可以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方面的需求不足获得答案。从消费需求看,居民储蓄连年高居不下,消费需求增长乏力。从投资需求看,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力量的固定资产投资,虽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从出口需求看,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国外净需求大幅降低,出口增长明显放缓。

      从总供给方面看,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致使总需求曲线左移的同时,由于我国在1998年之前重复建设,造成总供给扩张。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出现了在通货紧缩期间物价总水平下降的同时,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

      政府对付通货紧缩、需求不旺,主要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回升,具体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发行国债拉动经济增长。第二,实施适度的赤字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第三,调整收入分配,刺激消费需求。第四,鼓励产品出口,扩大国外需求。第五,调整预算支出结构,拉动内需。

      政府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又实施了与之相配合的宽松货币政策,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制,增加对农村信用社的再贷款,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二是下调存贷款利率,改革准备金制度。三是增加中央银行自身的基础货币供应。

      74.结合目前的金融危机,谈谈如何加强我国金融稳定?

      2008年金融危机从美国爆发,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升级,其影响最终波及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性危机。

      中国抵御金融危机,必须要在保障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健康运转的基础之上,正确评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措施,构建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具体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广泛地收集信息,准确分析、判断信息,快速反应、及时出台措施。第二,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鼓励金融创新,建立功能完善的多层次金融体系。第三,强化制度创新和金融监管,保障虚拟经济健康发展。第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扩大内需,建立自身免疫系统。

      总之,金融危机不论其表现形式和波及范围如何,从理论上来看,其实质仍然是全球化背景下市场失灵的集中体现和连锁反应,是金融虚拟化领域市场失灵的多米诺骨效应。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构建一个更加稳定的金融环境,对现有政策进行纠偏或者变革,以更好的抗击金融风暴的袭击。

      7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及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作用过程及其效果在内的完整宏观调控体系,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履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

      76.货币政策目标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目标就是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即货币政策制定者所期望达到的最终实施效果,多数国家中央银行通常有如下四大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

      77.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政策工具。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运用最多的传统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通称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

      78.利率渠道 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一直受到凯恩斯学派的重视,其主要思想是指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活动的传导过程是经由利率和有效需求的变动而完成的,尤其是以利率为“跳板”而发挥作用的,也就是说利率是核心环节,中央银行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影响市场利率,再通过市场利率变动影响投资进而影响产出。

      79.货币政策时滞 又称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是指中央银行从制订货币政策到货币政策取得预期效果的时差。货币政策时滞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内部时滞、中间时滞、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从经济形势发生变化,需要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中央银行实际采取行动所花费的时间过程;中间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从采取行动开始,到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改变其信用条件的时间过程;外部时滞是指从金融机构改变其利率、信用供给量等信用条件开始,直到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产生影响为止这段时间。

      80.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如何选择?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将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确定为: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81.分析货币政策工具规则中“三大法宝”的含义、作用过程及各自利弊?

      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在内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通常被通称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传导机制。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就会造成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或增加, 进而又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减少或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或增加, 将会导致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提高或降低, 进而又会引起市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提高或降低。即: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银行拆借利率→货币供应量、市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变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量影响很大,这既是这一工具的优点,也是它的局限性所在。因此它是中央银行进行金融管理的强有力的工具,但是不宜随时使用调整,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每日控制货币供给状况的工具。

      贴现政策的传导机制。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贴现率, 就会造成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或增加,进而又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减少或增加;与此同时, 由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或增加, 将会导致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提高或降低, 进而又会引起市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提高或降低。即: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贴现机构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货币供应量变动。贴现政策的优点是不仅可以控制信贷量的规模,还可以通过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对信贷量的走向进行结构性调整以达到长期的政策效用。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不能处于完全主动的位子;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有限,与市场利率配合使用效果更好;再贴现率的随时调整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使企是银行无所适从。

      公开市场业务的传导机制。中央银行买卖有价证券, 将会对商业银行款准备金产生影响,造成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或减少, 进而又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与此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或减少, 将会导致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降低或提高,进而又会引起市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降低或提高,即:中央银行买卖有价证券→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及商业银行头寸→货币供应量及利率变动。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以下优点: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手中,可控性强;同时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不会像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公开市场业务可以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公开市场业务还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发现错误时,可立即逆向使用该工具以纠正其错误。其局限主要体现在公开市场操作较为细微,技术性较强,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如果市场发育程度不够,交易工具太少等都将制约公开市场业务的效果;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作支持。

      82.复合中央银行: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并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83.征信:专业化的、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为个人建立信用档案,依法采集、客观记录其信用信息,并依法对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一种活动,它为专业化的授信机构提供了一个信用信息共享的平台。

      84.中央银行的职能是什么:与商业银行相比,中央银行有些什么特点?

      以前,央行的三大职能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目前,监管职能已分离到了银监会。在新的三大职能中,维护金融稳定是这次三定方案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这次调整后,央行职能最大的变化集中表现为强化了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能。央行过去通过机构设立审批、业务审批、任职资格审查和监管指导等直接调控方式,实施对金融业宏观调控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现在则转换为主要通过监测、监控、评估与研究等方式进行。同时增加了反洗钱和管理信贷征信工作两项内容。特性:一地位的特殊性。尽管各国中央银行的名称不尽一致,但就其地位来说,中央银行都是居于一国经济金融体系中心地位的金融机构。二业务的特殊性1、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有着特殊的法定权力、 法定限制、业务范围。2、中央银行的业务经营不以盈利为目标。3、中央银行的业务服务对象是各商业银行,政府机构和其它金融机构。三管理的特殊性。中央银行虽然经过一国的政府授权,享有各种金融管辖权,但与一般政府行政管理机关有区别。

      85.中国人民银行有哪些职责?

      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为: (一)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三)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 (五)确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维护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实施外汇管理;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 (六)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七)经理国库。 (八)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支付结算规则,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九)制定和组织实施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负责数据汇总和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十)组织协调国家反洗钱工作,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承担反洗钱的资金监测职责。 (十一)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十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国际金融活动。 (十三)按照有关规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 (十四)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86.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失衡的概念:在国际收支平衡表里,国际收支最后总是平衡的,这种平衡是会计意义上的平衡。但在实际当中,国际收支经常存在不平衡,即出现不同程度的顺差或逆差,这就是国际收支失衡的含义。

      87.国际储备的含义: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于国际支付、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其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国际储备是战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的能力,而且会影响世界特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88.特别提款权的定义: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它的价值则由“一篮子”货币决定。成员国拥有的特别提款权可以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用来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它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贷款。

      89.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表?

      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

      90.外汇储备构成的内容与结构?

      通过对中国外汇储备结构的现实和数据分析发现,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单一,美元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中占比过高,由此增大了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中国有必要对其外汇储备结构进行优化:提高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多元化外汇储备结构,降低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91.外汇储备的原则是什么?

      各国政府管理和经营外汇储备,一般都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个原则。 安全性 是指外汇储备应存放在政治稳定、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和信誉高的银行,并时刻注意这些国家和银行的政治和经营动向;要选择风险小、币值相对稳定的币种,并密切注视这些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和经济状况,预测汇率的走势,及时调整币种结构,减少汇率和利率风险;还要投资于比较安全的信用工具,如信誉高的国家债券,或由国家担保的机构债券等。 流动性 是指保证外汇储备能随时兑现和用于支付,并做到以最低成本实现兑付。各国在安排外汇资产时,应根据本国对一定时间内外汇收支状况的预测,并考虑应付突发事件,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组合。现金和国库券流动性较强,其次是中期国库券、长期公债。 盈利性 是指在保证安全和流动的前提下,通过对市场走势的分析预测,确定科学的投资组合,抓住市场机会,进行资产投资和交易,使储备资产增值。 但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不可能完全兼得。一般高风险才能有高收益,盈利大的资产必然安全性差,而安全性、流动性强的资产必然盈利低。所以,各国在经营外汇储备时,往往各有侧重。比如富国多重视流动性,以随时干预外汇市场或用于对外支付,小国和资源贫乏国家多看重价值增值和财富积累。一般来说,应尽可能兼顾这三项原则,采用投资组合的策略,“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实行外汇储备的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实现增值。

      92.金融风险的定义:是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客观情况变化或其他原因使资金、财产、信誉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一定量的金融资产在未来的时期内到底能产生多大的货币收入流量,还有相当的不确定性。这种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就是通常所说的金融风险。

      93.金融监管的含义:金融监管是国家法律授权的部门(往往授予中央银行或者特定的金融监管当局),为了维护金融机构的安全和信誉,保护银行安全、稳健的运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对银行实行监管和管理权限的行政行为。

      94.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

      央行或货币当局对金融业的监督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1、为防止银行遭遇风险而设计的预防性监管;2、为保护存款者的利益而提供的存款保险;3、为避免银行遭遇流动性困难,由货币当局在非常状态下所提供的紧急救助。

      95.金融监管的一般原则?

      1.依法管理原则。各国金融管理体制不同,但是依法管理上是一致的。包含2个方面,一金融机构是必须接受国家金融管理当局监督管理,有法保证。二是实施监管也必须依法。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的权威性,严肃性,强制性,一贯性,有效性。 2.合理适度竞争原则。竞争和优胜劣汰是一种有效机制。但是金融管理的重心应该在创造适度竞争上,既要避免金融高度垄断,排斥竞争从而丧失效率和活力,又要防止过度竞争恶性竞争从而波及金融业的安全稳定,引起经常性的银行破产以及剧烈的社会动荡。 3.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原则。既不能完全依靠外部强制管理,如果金融机构不配合,难以收到预期效果。也不能寄希望于金融机构自身自觉的自我约束来避免冒险经营和大的风险,必须2个方面结合。 4.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结合的原则。这历来是金融监管的中心目的,为此所设的一系列金融法规和指标体系都是着眼于金融业的安全稳健和风险防范。但是金融业的发展毕竟在于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要讲求效益,所以金融监管要切实把风险防范和促进效益协调起来。

      96.金融风险的分类?

      对于经营金融者来说,金融风险是指所从事的经营活动给自己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此类风险主要有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和管理风险,尤其是信贷风险。

      97.金融深化论在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中的应用?

      1银行业的绝对规模还有很大的空间;2金融结构调整的主线;3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4金融市场的分层化。

      98.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可或缺。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是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领域。虚拟经济发展受到实体经济的制约。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运行经常出现非同步性。虚拟经济虽然独立于实体经济而存在,但却能对实体经济的运行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供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老师二维码

    上一篇:重庆自考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押题资料
    下一篇:重庆自考07250现代投资学原理押题资料

    重庆自考课程培训

    重庆自考交流群

    扫码加入考生交流群

    一起探讨自学考试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